中国企业参与英国仲裁:成败几何? - 山西隆诚(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官方微信
返回列表
2018 01-25

中国企业参与英国仲裁:成败几何?

文|陈发云  Alex Eaton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关注对于英国仲裁的普遍认识以及国际上的看法和中国企业对英国仲裁的态度。我们将讨论在英国进行仲裁时,英国仲裁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并探讨中国企业目前对于选择英国仲裁的依赖(如有)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变化。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商务当中[1]并与外国企业进行投资贸易往来[2]。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外合同约定在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3]。在境外仲裁的中国企业往往选择香港[4]、瑞典[5]以及(本文关注的)英国作为最受青睐的仲裁地[6]。因此,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与外国企业进行商务往来时,他们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纠纷的发生[7]。本文试图就中国企业在英国进行仲裁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特别是评估文化、商业或法律习惯上的差异造成的影响并设法加以避免。希望本文能够为那些考虑为其中国客户选择英国作为仲裁地的法律从业人员提供实务及学术考察的视角。

      二、 一般看法

      中国企业往往是被迫参与到国际仲裁中的。非中方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非中国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他们通常对这些法律较为熟悉,觉得这些法律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确定性[8]。在商业实践中,通常各方会选择英国法作为合同的准据法,尽管没有任何一方是英国当事人[9]。对于准据法的选择往往导致仲裁地的选择。尽管伦敦常被视为解决国际争议的最受欢迎地之一[10],但选择伦敦作为仲裁地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在其本国以外的仲裁中处于劣势。一般认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对于仲裁程序的熟悉程度常常会影响中国企业。因此,了解选择英国进行仲裁所产生的影响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仲裁趋势

       以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为例,明显可见英国仲裁机构享有相当高的国际认可度。尽管中国当事人参与的案件数量在2015年及2016年仅占1.8%,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该比例代表着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参与了仲裁程序并且有相当大数量的仲裁案件涉及中国当事人。

       Source: LCIA, ‘Facts & Figures: 2016: A Robust Caseload’ 2016 p.9

       然而需注意,这些数据无法体现整体概貌。虽然许多仲裁中心按行业及参与仲裁当事人的国籍编制受案报告,但是历年来,各仲裁中心的不同分类标准导致难以对数据进行直接对比分析[11]。然而我们可以确切地推断,伦敦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仍然是相对受欢迎的仲裁地。

       四、一些误区

       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仲裁中经常败诉。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由于存在文化、商业及法律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企业的确在国际仲裁中面临诸多挑战[12]。中国企业在伦敦进行仲裁的常见误区包括当事人之间以及律师之间的文化、商业及法律习惯上的误解及差异。我们试图就此逐一进行说明,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地规避这些误区提出建议。

       (一)商业习惯

       有一项重要的风险点在于西方当事人会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与投资目标产生误解,除非他们对中国特有的文化、社会、政治及法律环境有一定的敏感度[13]。同样,另一风险点在于中国企业不会以一种明确及可传达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意图。当中国企业作为英国仲裁的当事人被要求进行证据披露、参与仲裁程序或进行交叉盘问时,上述风险点就会成为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案件初期就聘请当地律师以便使双方的意图得到良好沟通并使争议解决进程得到妥当安排,尤其是在中外当事人之间。

       (二)文化习惯

       解决国际纠纷,对于当事人及律师而言,了解与其缔约的外国企业的文化总是非常重要的[14]。懂得对手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谈判风格以及相关的政治风险(如客户可能在当地遇到的官僚程序)[15]能使国际仲裁更易于筹划及调整。这包含在当地律师的协助下,当事人双方的互相认可及案件的精心准备。

       (三)法律习惯

       中国企业也许熟悉中国的法律体系以及中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但是在选择英国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时,可能会有误解产生。举例来说,中国和英国仲裁机构之间的一项显着的程序差异在于英国仲裁适用交叉盘问,而该制度在中国大陆的仲裁案件中却很少出现。因而,中国企业在熟悉其所属国家的体制的同时,在选择其争议解决机制之前也需要了解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差异[16]。这些法律程序上的差异往往难以事先弄清楚,常牵涉调用外部资源及筹划。然而,各方可以在起草合同时明确仲裁程序的形式及类型。在律师的协助下,中国企业因而可以选择一种有利于其个体需求的仲裁类型。保证仲裁对双方具有公正性的一项特别有效的方式是在合同中采用“中立第三国仲裁”条款。专家Farina指出,在草拟仲裁条款时,中国已经越来越能接受“第三国仲裁”条款[17]。在起草文件阶段,面临非正式调解程序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及迟延性以及相关法律体制风险,许多外国投资者也坚持在其合同中列入第三国仲裁条款[18]。采用该条款能够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及排除一方当事人享有的仲裁优势。

       五、成败几何?

       考虑选择伦敦为仲裁地的中国企业确实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如果他们希望避免“吵醒沉睡的狮子”,避免身陷陌生争议解决程序当中[19]。为防患于未然,那些考虑将伦敦作为仲裁地的中国企业在提交伦敦仲裁之前,需要充分注意到程序性差异以及实务问题。选择英国仲裁成败几何,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很难一概而论。不论中国企业主动选择还是被迫选择英国仲裁,实际上大部分中国企业并未选择,伦敦作为仲裁地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受到高度追捧。

       六、中国,未来的仲裁地

       近几十年以来,仲裁在中国逐渐盛行[20],至少统计数据显示如此,且中国各仲裁机构之间已经出现激烈竞争[21]。对于在中国的企业,不论是国内仲裁还是国际仲裁,最优先选择的仲裁地是中国大陆[22],有证据表明该倾向一时不会改变。英国虽是受欢迎的仲裁地[23],但是很可能中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英国仲裁[24]。原因非常简单。在中国就有距离更近且更合适的仲裁机构存在,并且这些机构已经证明能够胜任仲裁机构的职责。国际律师协会2015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亚洲的当事人选择自己所属区域内的仲裁机构(而非传统受欢迎的仲裁机构,如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25]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可以合理预测,当亚洲的的仲裁机构[26]逐渐成熟并获得国际认可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或非中国企业将把这些机构所在地作为优选的仲裁地。选择在中国进行仲裁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级的仲裁机构,包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北京国际仲裁中心(BIAC)以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SHIAC)[27],每年这些机构都要处理相当大数量的仲裁案件[28]。然而,这些中国仲裁机构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并非处理争端各方的纠纷,而是要克服中国大陆的法律及程序上的不确定性。举例来说,“涉及外方当事人的中国涉外仲裁裁决在中国法院的执行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29]。一旦这些不确定性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能够被消除,那么中国也可能成为更加受欢迎的可供选择的仲裁地。

       七、结语

       在中外合同创造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无法预见的挑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仲裁的意愿跟中国整体国际形象的改变是一致的。考虑选择伦敦作为仲裁地的那些中国企业,应仔细考虑他们的合同以及选择英国仲裁的法律和实务层面的影响。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在考虑选择英国仲裁时,也不应惧怕英国仲裁所属法律体系或所处地点。

      (陈发云,山西隆诚(北京)律师事务所南京办公室合伙人,Alex Eaton


[1]Xiuwen & Kloppenberg, ‘Reforming Chinese Arbitration Law and Practic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2006 p.421

[2]Feng, Haidi & Mingyan, ‘Dispute Resolution and Choice of Law in China-Related Contracts’ 2015 p.1

[3]Farina, ‘Talking Disputes into Harmony: China Approache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2011 P.138

[4]See HKIAC statistics between 2009-2016 accessible via http://www.hkiac.org/about-us/statistics (accessed 27th September x.2017).

[5]Historically, many important ‘eastern and western’ contracts have contained arbitration clauses specifying the Stockholm x.Chamber of Commerce as the designated arbitral body see Farina, ‘Talking Disputes into Harmony: China Approaches x.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2011 p.163

[6]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Hong Kong is the first choice of seat for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volving Chinese entities, followed x.by Sweden and then England, see 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Arb40 Subcommittee, ‘The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of x.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Regional Perspectives’ 2015

[7]Johnson, ‘Guide for Chinese Companies Better Positioning the Company for Success in Offshore Arbitration’ 2015 p.1

[8]Herbert Smith Freehills, ’Dispute Resolution and Governing Law Clauses in China-Related Commercial Contracts, 2016 P.7

[9]Herbert Smith Freehills, (n.8) P.9

[10]Hodge, ‘The Rolls Building Londons’ Trump Card’, 2012 p.1

[11]Bezant, Nicholson, Rosen,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 the New World Order’ 2015 p.4

[12]Johnson (n.7) p.1

[13]Farina (n.3) p.138

[14]King & Wood Mallesons, ‘Chinese “Giants” and Overseas Arbitration’ 2014 p.7

[15]King & Wood Mallesons (n.14) p.7

[16]Yi & Goldsworthy, ‘When the Dragon Clashes with the Lion: A Comparison of Arbitration Rules in the UK and China’ 2016 p.3

[17]Farina (n.3) p.161

[18]Farina (n.3) p.154

[19]Yi & Goldsworthy (n.16) p.3

[20]For a useful guide to arbitration in China see Kun, ‘Arbitration in China: Practice, Legal Obstacles and Reforms’ 2008

[21]Cohen, ‘Settl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putes with China: Then and Now’ 2014 p.561

[22]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Arb40 Subcommittee, ‘The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Regional xxPerspectives’ 2015 p.53

[23]See LegalUK, ‘The Strength of English Law and the UK Jurisdiction’ 2017 and The Law Society of England and Wales, ‘England xxand Wales: The Jurisdiction of Choice’ 2017

[24]Even to the limited extent they once had.

[25]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Arb40 Subcommittee (n.22) p.24

[26]Namely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see 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Arb40 Subcommittee, ‘The xx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Regional Perspectives’ 2015 p.24

[27]Shankar, ‘Will China Allow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Like ICC, SIAC, LCIA, DIAC, ICA, IDAC India to Administer China xxSeated Arbitrations?’ 2015 p.1

[28]See CIETAC statistics between 2012-2016 accessible via https://globalarbitrationnews.com/international-arbitration-statistics-xx2016-busy-times-for-arbitral-institutions/ (accessed 25th September 2017).

[29]Cohen (n.21) p.563

 

 


全球办事机构: 集团总部 北京 上海 深圳 杭州 广州 昆明 天津 成都 宁波 福州 西安 南京 南宁 济南 重庆 苏州 长沙 太原 武汉 贵阳 乌鲁木齐 郑州 石家庄 香港 巴黎 马德里 硅谷 斯德哥尔摩